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央企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战略价值正被重新定义。近年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着央企投资从传统估值逻辑向新范式跃迁。
公募基金行业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并加速布局央企赛道。2023年以来,央企主题基金数量激增,根据现存基金情况加总估算,全品类央企相关基金总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产品形态从宽基指数向行业主题、跨境产品延伸;投资逻辑从单一低估值转向高股息和硬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定位亦从财务投资升级为产融协同与生态赋能的长期价值创造者。
这一浪潮中,博时基金以多元化产品体系、数智化能力与生态化布局构建出差异化优势,打造出央企价值重估新纪元的博时样本。其产品矩阵覆盖央企改革多元化场景;投研体系深度融合AI技术,实现从被动跟踪到主动赋能的跨越;更通过“战略账优先于财务账”的价值坚守,在服务国家战略与满足投资者收益需求间找到平衡点。
博时的探索,不仅为央企资本运作提供了市场化工具,更揭示了公募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广大投资者中的角色进化路径。
政策驱动与产业升级双主线下,指数化工具持续创新
政策催化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力量,正重塑央企估值体系。2024年《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指示长期破净央企通过横向并购、纵向产业链整合修复估值。国资委同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据国资委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资产规模突破了9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
这一背景下,(000861)、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932037.CSI)等创新工具应运而生,精准覆盖央企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核心资产。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从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综合评估其在企业创新和盈利质量方面的表现,选取较具代表性的10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较具创新活力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该指数尤为注重成份股的创新驱动特征,截至2025年3月31日,根据中证指数公司及Wind披露,该指数分布在通信、计算机、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行业上的成份股比例较高,合计权重超40%;前十大成份股中,有四只聚焦于计算机、电力设备、通信等板块,合计权重占比为16.68%,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堪称创新驱动排头兵。
同期,Wind数据显示,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近12个月的股息率为3.59%,优于同期创业板指(1.33%)、中证500指数(2.02%)、(3.41%)和上证指数(2.99%);自2012年12月31日的基日起累计收益率高达134.33%,年化收益率7.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在顶层设计及相关政策规划下,央企从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能源输配三个视角助力“双碳”目标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此背景下,2022年11月16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932037.CSI)作为“1+N”系列央企指数的重要成员正式发布,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现代能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根据Wind对2016年12月30日(基日)至2024年11月5日的数据统计,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在过往表现和风险收益比上优于主要宽基指数和同类指数,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高于沪深300、国新央企综指和全指能源;且从风险收益比上看,央企现代能源的年化波动率和年化夏普比率均优于沪深300、国新央企综指和全指能源。
产品体系多元化扩容
当低估值与资金偏好共振,这些创新指数工具以其优异表现成为基金配置重要参考,使投资者得以通过单一工具捕捉多维度产业升级红利。博时基金旗下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及其联接基金(A类:007796、C类:007797、E类:019066)、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1922,C类:021923)等产品,以低门槛、高流动性的优势,成为连接政策导向、产业升级与市场需求的桥梁。
早在2019年9月,博时基金便成立了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紧密跟踪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根据2025年第1季度报告,央企创新驱动ETF过去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06%、19.89%、66.24%,三项数据均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2%、11.01%以及47.71%。
央企现代能源ETF则是博时指数家族中的另一成员,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7月,由实力老将杨振建掌舵。基金定期报告显示,从持仓情况来看,截至今年一季末,该基金持仓前十的股票包括、、、、、、、、和,集中在能源、公用事业领域,投资策略十分清晰。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年一季末,该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3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94%。

博时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 2025年第1季度报告
(基金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以上仅作指数成分股列示,不构成个股推荐)
产品多元化布局的背后,是博时对全场景投资需求的精准覆盖,其构建的宽基、行业加跨境的立体化投资体系,以及主被动结合的投资策略,使博时基金在把握央企估值提升窗口期中处于优势地位。
“博时范式”塑造央企价值投资核心竞争力
博时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战略账优先于财务账”的投资哲学。博时基金曾表示在新时代必须以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央国企的投资价值。既要认识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传统资源要素或可能实现价值重估,也要重视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在打开企业成长空间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中的关键作用。例如,在能源领域,央企现代能源ETF既配置传统能源保供龙头,又重仓新能源技术领军企业,平衡短期波动与长期转型需求。
数智化转型是博时投研能力的另一大支柱。
公司自2018年启动AI技术探索,2023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起覆盖投研、营销、风控、运营、研发的全业务AI应用体系。
博时基金表示,以AI驱动的投研引擎能够实现三大赋能。首先是智能因子配置,自2022年应用以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非线性动态配置框架已在核心股票池实现超额收益。其二是深度学习因子挖掘,运用神经网络处理海量行情数据,为投资团队创造差异化Alpha因子。第三是采用大模型挖掘文本因子,开辟另类数据价值蓝海、探索新的阿尔法来源,实现95%准确率的研报观点批量提取。
博时的生态化布局进一步放大了其价值。通过与国新投资等机构深度合作定制指数工具,博时基金不仅是央企改革的参与者,也是重要推手;在长期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博时不仅表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更通过分红再投资、定投策略等展现出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决心。
央企价值重估的本质,是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新定价,而《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适时出台则给公募基金指明了行动方向。博时基金将继续坚持与时代同频,以多元化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分享改革红利的工具,以数智化转型书写央企价值投资新范式,坚守长期主义理念共筑央企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